经济形势与通胀之辩

202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平稳开局,但是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。

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:一是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性回升,但较疫情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;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与2022年全年增速持平,但分项数据显示投资边际收缩;三是出口增长超预期,但可持续性存疑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要理性客观看待当前经济形势,宏观政策不宜过早退场。对于近期中国通胀形势的判断,以及下一步宏观政策及工具的选择,如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什么、是否有必要降息等问题,与会专家给出了不同意见。

经济平稳开局但恢复基础不牢

2023年一季度,我国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.5%,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.2%。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,但是恢复基础不牢,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。

一是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性回升,但较疫情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。接触型服务业消费需求明显回升,汽车和通讯器材等耐用品消费形成拖累。消费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倾向共同影响。其中,居民可支配收入仍低于疫情前水平,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为5.1%,低于2015-2019年平均增速8.8%,并且消费倾向还有待进一步恢复。

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与2022年全年增速持平,但分项数据显示投资边际收缩。从三大类投资来看,一季度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末分别回落0.7、2.1个百分点,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了4.2个百分点。虽然房地产销售数据显示出“小阳春”,但从百城宅地成交面积、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持续负增长来看,房企资产负债表仍在恶化。反映投资预期和投资复苏的核心指标——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下行,从2022年末的0.9%下降至2023年1季度的0.6%。

三是出口增长超预期,但可持续性存疑。一季度我国美元计价出口金额超预期同比上升0.5%。其中,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下降,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-17.0%和-7.1%;对东盟出口相对有韧性,出口增速升至18.6%。短期内,出口面临全球经济下行的周期性压力,在长期内,出口又可能面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结构性压力。

低通胀之辩

2023年3月CPI(消费者物价指数)同比增速降至0.7%,PPI(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)自2022年10月以来连续6个月位于负值区间,引发市场讨论,甚至不乏通缩论调。

本次研讨会上,部分观点指出,中国目前面临的是物价下行的压力,并未达到通货紧缩的标准。通货紧缩有严格的定义,通常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,观察经济周期一般在半年以上,并且通常伴随着货币收缩和经济衰退,中国并不符合上述定义要求。有专家认为,理解当前物价下行压力需考虑到两个方面:一是物价存在季节性波动,往年3-5月物价环比通常为负值,9月以后物价环比开始上升;二是过去十年以来,我国物价涨幅不大,这背后与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有关。

不过,也有观点提出,一般情况下,物价指数不能反映商品质量提升等因素,以此为基础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往往会被高估。中国的CPI处于低位,PPI从2012年开始已经有71个月为负增长,这种状态需要引起注意。

与价格下行趋势不同,一季度M2同比增长超过12%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人民币贷款规模都超出市场预期,货币增长并没有导致物价上涨。

对于金融数据与价格数据之间的趋势性背离,有专家认为,从货币到商品价格可能存在两个漏损渠道:一是疫情造成的超额储蓄,即实际储蓄与按照正常趋势推算出的理论储蓄之间的差值。按照疫情前十年历史趋势推算,疫情三年期间居民超额储蓄共计约5-6万亿元。二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,这表现为企业定期存款同比增长加快。

也有专家指出,M2更多体现为货币的价值贮存手段,由此M2上升并不直接导致物价上升。M1与物价联系更为紧密,要观察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胀压力,需要看M1是否突然增长,M2和M1的差值是否缩小。目前,中国的M2和M1的差值仍在扩大,因此从货币供应角度看,不能说中国面临通胀压力。

对稳增长政策的思考和建议

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不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盲目乐观,宏观政策不宜过早退场。对于稳增长的应对政策及工具选择,与会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,主要聚焦于以下两方面:

其一,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什么?

一种观点认为,以投资推动增长的方式不能舍弃。这种方式有成熟的政策框架和工具,财政金融部门之间配合熟练。其中,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存在一定空间,财政部门应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基础投资的支持力度,形成经济良性循环。

另一种观点认为,最重要的是恢复和扩大内需、提振信心。刺激投资的方式虽然驾轻就熟,但是继续扩大投资的空间在收窄,且投资边际效率在下降,还可能带来债务攀升等问题。因此,当前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有效扩大内需,出台提振信心的政策,包括优化完善企业纾困政策、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、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、创造扩大就业岗位、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等。

其二,是否有必要降息?

有观点认为,现阶段降息作用不大。一方面,经验表明,降息对需求刺激效果有限,并且目前名义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。另一方面,当前大企业贷款利率远低于中小企业和城投平台,降低利率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。

另有观点认为,政策利率仍有下行空间。降息并不是完全指让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,政策利率仍可进一步下行。一方面,降息的有利之处在于,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债务成本,而且能够提高资产估值。与结构性货币政策相比,降息是“无偏”手段,不会带来扭曲。另一方面,虽然目前名义利率和价格都处于较低水平,但是影响居民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利率(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)仍在上升。当前条件下,降低真实利率有利于鼓励投资、减少储蓄,让需求恢复至合理水平。

标签:

最近更新

经济形势与通胀之辩
2023-05-10 14:52:22
热议:今夜降水逐渐停止!预计15日河南最高气温达32~34℃
2023-05-10 14:19:30
热议:竹荪如何保鲜 怎样保存竹荪
2023-05-10 14:01:50
专家学者研讨“东数西存” 建言推动一体化存力布局_全球独家
2023-05-10 13:02:56
电动化狂潮之下,保时捷在合肥国产这事就有戏了?-天天时快讯
2023-05-10 12:28:37
疑似不满大连人进球被吹,谢晖:我们那个球是5月的雪-环球实时
2023-05-10 12:18:57
每日速看!加强自主研发 坚持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
2023-05-10 11:45:51
强力推动 渌口区召开国卫提升工作调度会 每日速看
2023-05-10 11:20:42
千元颜值新秀 vivo Y78美图鉴赏_环球通讯
2023-05-10 11:00:30
全球最新:经济学家:澳大利亚预算盈余增加了澳洲联储至少加息一次的风险;
2023-05-10 10:22:34
百事通!秋处露秋寒霜降下一句_秋处露秋寒霜降
2023-05-10 10:12:52
信用卡逾期被起诉立案后怎么处理?信用停息挂账后可以坐高铁吗?
2023-05-10 09:42:22
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负责人刘波:南繁二十载只为种出好玉米
2023-05-10 09:14:53
热消息:2023年05月10日07时47分澳大利亚元/人民币汇率最新报价
2023-05-10 08:36:00
遂的拼音_遂的组词 今热点
2023-05-10 08:00:21
万念俱灰图片_万念俱灰|每日视点
2023-05-10 07:11:02
全球快消息!比亚迪汉VS雷克萨斯ES:价格与性能对比
2023-05-10 06:18:52
世界快资讯丨农村大门尺寸标准及价格_农村大门尺寸标准
2023-05-10 04:52:59
视频如何加字幕_字幕视频怎么做 当前短讯
2023-05-10 02:53:55
热文:黄体酮胶囊吃了多久来月经_黄体酮胶囊的作用
2023-05-10 01:08:02
全球关注:realme突然官宣新机,20GB+1TB储存+2亿像素,5月10号正式发布
2023-05-09 22:52:53
环球快看点丨美国历史学家:中国将成为欧亚大陆和平缔造者
2023-05-09 22:05:35
魔芋烧鸭子的做法川菜(魔芋烧鸭子的做法川菜)-全球视讯
2023-05-09 21:13:35
锐科激光(300747):光纤激光行业龙头 盈利能力逐季改善
2023-05-09 20:45:33
中关村科技租赁(01601.HK)与承租人订立融资租赁协议 租赁本金2410万元
2023-05-09 19:46:23
焦点快报!微信enter发送怎么换行(微信enter键不能发送)
2023-05-09 19:23:19
【世界热闻】买了成都武侯祠学生票但是没带学生证可以进去么
2023-05-09 18:57:02
上海虹桥火车站一女子跳楼 目前仍在抢救
2023-05-09 18:19:03
国网道县供电公司“党建引领·村网共建”助力乡村振兴按下“快进键”,跑出“加速度”_当前焦点
2023-05-09 17:47:42
吉利几何E至高补贴1万元 5月限时购车狂欢节不容错过
2023-05-09 17:15:37